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第1/2页)
第十五章 烽火台一个接一个,燃起狼粪,黄浊的狼烟,直冲半天。 烽烟起了! 是由北面来的警报!除却呼韩邪兴兵,还有谁呢?石显惊疑莫释,但敌人侵犯的大事,不敢隐瞒延误,随即入朝面奏。 “有这样的事,”皇帝愤怒多于一切:“呼韩邪真是在自速其死了。” “臣亦不敢相信有这样的事。”石显答说:“第一,呼韩邪方有书信到来,不等回音,便即兴兵,于理不合;第二,呼韩邪应该自己度德量力,何敢与天朝为敌?” “那么烽烟莫非有误?” “烽烟不可能出错误的。” “那就是了,边关一定有警,呼韩邪居然敢如此无礼!是可忍,孰不可忍?”皇帝下令:“召集廷议!” 其时朝中大臣,都已获知警报。但都不大能信其为真实,因为想来想去,呼韩邪没有理由称兵犯境。及至跟石显见了面,得知有此一封要挟的书信,才恍然事出有因了。 廷议的气氛当然很沉重。皇帝尤其显得激动。连连拍着御案,厉声说道:“呼韩邪欺人太甚,不想想我汉朝帮过他多么大的忙,竟敢无故侵犯,你们大家看,应该怎么惩治他?” 群臣相顾无言,都觉得这是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件事。 “石显,”皇帝指名问道:“你怎么说?” ‘臣以为,”石显慢吞吞地答说:“和战大计,总要先请皇上裁定。战是战的办法,和是和的打算。” “哪里谈得到和字?当然要发兵迎头痛击!” “启奏皇上,”冯野王又忍不住了:“发兵一事,不可轻言,自古兵凶战危。而且,似乎师出无名。” 最后一句话又触怒了皇帝“什么叫师出无名?匈奴打过来,我们发兵抵挡,这叫师出无名吗?” 冯野王正要申辩,匡衡拉了他一把,示意勿言,然后他平静地说:“发兵御敌,理所当然。不过,事先没有准备,战事就没有把握,臣以为能和得下来,还是以和为贵。” “这还像一句话。”皇帝的气消了些。 “皇上既如此垂谕,臣以为今日廷议,应以谈和为主。” “不是谈和为主,是谈和为先。”皇帝气愤地说:“呼韩邪有无理要求,我绝不能答应。” “皇上的意思是,呼韩邪如果能收回天理的要求,就可以和得下来?” “对了!不过,备战还是要加紧。那样子,和不下来,也不要紧。” “是,是!”石显紧接着皇帝的话说:“如今是备战求和。” “不错!”皇帝格外回重语气:“备战求和!” 这四个字,便成了对付呼韩邪兴兵的方针。石显以宰相的地位,无形中主持廷议,到此时开始谈实际的行动。“大计已定!”他说:“请皇上先指派谈和的专使!” “大鸿胪职司列邦交涉。”匡衡提议:“臣请以冯野王充任专使!” 皇帝不答,只摇摇头。否定了匡衡的建议,却不说理由。 显然的,是他个人对冯野王不满。 “臣举少府匡衡!” 对石显的举荐,匡衡不愿接受。但皇帝却抢在他前面说道:“匡衡,你不许推辞!你跟呼韩邪去说,只要他收回无理的要求,别的都好商量。不过丧权辱国的条件,绝不能接受。” “是!”匡衡无奈,只好再拜受命:“微臣遵旨。” “至于备战之责,石显无可旁贷。” “是!”石显早已料到,这个责任必落在自己头上。所以答奏之语,亦早就想好了:“调兵遣将,征发粮秣,其事甚紧,容臣另行上奏。” 皇帝也知道,军事机密,不宜付诸廷议。所以传旨退朝,但却留下石显在御书房中密议。 陈汤是已经发文书去宣召了。调兵现成,亦没有什么可商量的,所要研究的第一件大事是军费筹划调度。 这一点石显亦是胸有成竹。国家财用,归大司农及少府职掌。少府握有山泽之利,尤为重要,石显保荐匡衡出使,用意就在希望兼摄少府,一掌财权,便有许多好处。而皇帝却想不到他有私心,只觉得石显负责战备,为了调度军费便利,兼摄少府是顺理成章的事。 “皇上请放心!”石显很起劲地:“足食足兵,臣有把握。只待陈汤一到,商议如何发兵镇压,就可以定夺。” “嗯!”皇帝忽然想起:“备战之事,务须不动声色!” 这又何消说得?石显口中答应着。心里却在纳闷,由皇宫一直想到府邸,只猜出皇帝作此嘱咐,是要将备战的消息瞒住宫中,却猜不出是宫中何人? 非常意外地,匡衡与冯野王已先石显在他府中等候了。 “我们是出了宫就到府上来的。”冯野王先作解释:“我跟匡少府的看法相同,关于和战的大计,应该有个最后的打算。” 石显愕然“刚才廷议中不是皇上已作裁决了吗?” “及时补救,还来得及。” 石显看一看两人的眼色,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沉着地点点头说:“请教两公,如何补救?” “决不能打仗!”冯野王很激动地说:“师出无名,未战先败。石中书你想,如说我大汉朝为了一个妇人,大兴兵戎,岂不为天下人所耻笑?” “照皇上的意思,衅非我开,既然人家打了过来,则水来土掩,兵来将挡,似乎也不算师出无名。” “若说衅非我开,这话也不尽然。我们一再失信于呼韩邪,是不争的事实。” 石显有点词穷了,转脸问道:“匡公的意思如何?” “打仗要钱。我这个管钱的,可是最怕打仗。” 石显很深沉地笑了“既然如此,我们三个人的意见,可说完全相同。”他很机警地说:“能和不能战。” “是的。”匡衡答说:“因为如此,对呼韩邪的交涉就不能委屈求全了。我并不惮此远行,只怕徒劳无功。” “难就难在这里!”石显停了一下说:“皇上所说的‘无理要求’是什么?两公自然知道。” 两人点点头,表示会意。匡衡又说:“其实明妃倒是深明大义的。无奈…”他苦笑了。 “无奈天子多情!”石显已想好一条计策,要让冯野王去碰个大钉子,故意迟疑地说:“路倒是有一条,却非冯公不可。” “苟利于国,生死以之。”冯野王慨然表明:“请石中书指点,我一定照办。” “是条釜底抽薪之计。”石显将声音放得极低“能请皇太后出面主持,才可以改变皇上的决定。” “啊!啊!”冯匡二人不约而同地深深点头。 “不过,千万不能说,这是我的主意。” 匡衡与冯野王答应着欣然告辞,石显亦觉得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