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造风景 (第2/5页)
却一下挤满了头戴红色小帽的旅游观光客,他们在导游的小红旗的引领下,急匆匆地穿梭在雀庄的十九座牌坊之间,走走看看,仰着脖子仔细端详十九座牌坊的每一个细部。这些游客虽然大多是中国人,不稀罕,但隔三差五也有香港台湾团,甚至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这就让镇长们体会到了一种跨入国际化旅游业的兴奋。镇长有一次把几个外国人请进他的办公室,用进口的啤酒和地产的大红枣好好招待了他们,最后合影留念,拍了整整一个胶卷。可是正当镇长让秘书去把那些照片冲印放大准备挂在会议室的时候,导游却在一边冷冷地交代了那些外国人的国籍,导游说,不用放那么大了,他们是俄罗斯的,倒卖服装的小贩,顺便来玩玩的。 镇长的热情一下被挫伤了,他从导游的言词表情中感到一种被轻视的不快,在那次宴会之后他意识到雀庄的事情一定要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在短时间里要让雀庄牌坊蜚声世界是不可能的,因此他与两个副镇长一起开了个会,研究了发展雀庄牌坊风景区的一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在镇上建一个三星级的大酒店,不仅要让旅游团的人在雀庄吃一顿午饭,不仅让他们在雀庄上收费公厕,买杜鹃花苗,还要让他们在雀庄高消费,让他们住高级客房,吃粤菜潮州菜,洗桑拿浴,唱卡拉,一句话,客人不掏个三百五百的不要想离开雀庄!小副镇长对五年计划是雀跃欢呼的,尤其是建造三星级大酒店的计划被他称作是雀庄有史以来最富建设性和最大胆的——创意。好创意,好创意!小副镇长对副镇长说,我们不要好高婺远,不搞五星,不搞四星,三星,这就是我们雀庄的定位。副镇长表示同意,他有点腼腆地补充道,我们是得实际一点,最重要的是要二十四小时供应热水,这样我们自己,还有家属什么的洗澡也方便了。 导游起初不知道雀庄的五年计划,他只是经常地带着一种受难似的表情首先从旅游团大巴车上跳下来,手里的小红旗热情地向团员挥动着,眼角的余光却厌恶地投向十九座牌坊两侧的小饭店,他不是那种见钱就磕头的人,虽然从雀庄能弄到一些好处,但导游对我说,他对雀庄小饭店的那些农家女孩脸上愚蠢的馅媚的笑容厌恶透顶,对小饭店里满桌乱飞的苍蝇和污水横流的厕所更是厌恶透顶。 她是想摘槐树叶子吃的,可是几天不吃饭哪来的力气爬树呢?导游用他的职业腔调介绍雀庄金牌坊的典故,他娓娓地说着那个几百年前饿死在路上的寡妇的事迹,眼睛盯着几个上了年纪的女性游客,长在低处的叶子都让人摘光了,她想摘就必须爬到树上去,她抱着槐树——导游这时候做了个抱树的姿势,他说,她想爬上去,可是一点力气也没有,她就看着树上的最后几片树叶咽口水,就这么着,这个姓李的寡妇就死在槐树下了。 导游目光机敏,他满意地看见了女游客们眼睛里的泪光,当然也总是有些孩子不懂事,胡乱插嘴,一个孩子问,她为什么要把口粮都给儿子吃了?她为什么要把自己饿死呢?导游就说,她儿子要吃饱,要去考状元啊,你小呢,这些原因长大了才懂,问你mama吧。孩子又问,她儿子要是考不上,她不是就白白饿死了吗?导游觉得孩子的问题有意思,但是解答这种问题不是他的职业范畴,他才懒得说,他仍然按照雀庄方面提供的资料来解说关于牌坊的人和事,导游说,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姓李的寡妇是死得其所了,儿子披麻带孝进了考场,中了状元!状元!后来这个状元儿子做了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宣传部长加教育部长啊,后来朝庭就来给这个寡妇修了牌坊,再后来呢,这一带的寡妇开展了向李寡妇学习的运动,又出现了一大群的贞节寡妇,前后一共有十九个,所以嘛,雀庄就有了十九座牌坊! 导游的解说词新颖而通俗,但有一些游客将信将疑,他们说,这么小的地方,哪来这么多的寡妇?导游就理直气壮地说:女人的寿命比男人长,男人死了,女人就是寡妇,封建时代,十个寡妇中选一个模范还怕选不出来?这有什么奇怪的,我看别说是十九个,就是二十九个九十九个也能选出来! 旅游团里总是有些人不愿跟着导游的小红旗走,你让他侧重看金牌坊和大牌坊,他偏偏要盯着小牌坊看,看了还要大惊小怪,说,这个牌坊怎么这么小这么破啊?不太对头嘛。导游就说,什么不对头,那是个小寡妇的,人家九岁守寡,十岁自己也死了,小女孩就修个小牌坊,这叫节约能源!还有些游客自以为善于发现问题,他们在新修的那十三座牌坊之间来回观察,突然会叫起来:这不是真的,这是新修的!是仿造的!这是美国花旗松!那时候哪来什么花旗松!导游最害怕的就是解释这些美国花旗松的来历了,按照他和小副镇长商量的口径,他用临危不俱的镇定指出那个游客的错误,他的解释曾经使一个毕业于林学院的游客目瞪口呆。这是花旗松,不错,但是你知道花旗松的渊源吗?导游当时微笑地盯着那个游客,说,告诉你吧,美国花旗松的祖宗就是雀庄的雀松,两百年前一个美国传教士把雀松的树种带回了美国,两百年后我们又从美国进口这种松树,这其实就是出口转内销,你说对不对?林学院毕业生无疑是被导游的说法震慑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知识,不再与导游探讨,他向四周张望着,很激动地问:你说的那种雀松呢?那些雀松在哪里?导游仍然保持了他解说一切事物时特有的权威态度,他说,光绪三年,雀庄大火,所有林木毁于一旦,雀庄方圆二十里地寸草不生——导游突然将手里的小红旗向着金牌坊一指,只有牌坊,只有这三座牌坊在大火中完好无损,你们看见牌坊顶部有点发黑吗,那就是当时大火留下的痕迹! 到了冬天,雀庄一下子恢复了以往的冷清,夏天的繁荣好像是一个梦,突然一下子梦醒了,怎么也回不到那个梦里去了。三个镇长的脸上不同程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