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患得患失5 (第1/2页)
1.患得患失(5) “是嘛!”阿娃鼓励他说:“我想想也没有什么事能难得倒你。” “就有一点,我在别院老是惦念看你,总想到西堂来看看。” “从明天起,你就回到西堂来,也看不到我。” “怎么?” “有十几天的‘传坐’,不能不去。” “什么叫‘传坐’?” “这是长安的风俗。”阿娃答道“一过年,亲戚朋友,排定次序,轮流请客,称为‘传坐’。明天开始,第一个作东的是王四娘。” “那可以看到素娘了,韦十五也会去。不过——”郑徽下了决心说“我不去!” “我也不劝你去,因为不方便。”阿娃说:“我们家初十请客,到那天,放你的学,陪韦十五郎玩一天。” “这样好!”郑徽欣然答应。 从第二天起,因为知道阿娃不在家,便也死心塌地,把全副精神放在书本上了。天资高人一等,记忆力也不弱的郑徽,只要心无旁骛,读书的进度极快。但是,孔颖达的疏解实在太多了,要一字不遗地背得下来,对他确是个太沉重的负担。 初十一早,他照常在别院用功。午后,三曲娼家,老少两辈,陆陆续续地到了,属于“假母”的那一班半老佳人,被招待到李姥姥院里;小一辈的聚集在西堂,做阿娃的客人——其中包括素娘、阿蛮,还有小娇娇。 郑徽自然周旋在西堂的脂粉丛中,听一片莺啼燕语,乐不可支;恼人的什么“正义”早抛在脑后了。 接着,韦庆度到了。阿娃的客人几乎他没有一个不熟识的;但是,他只是招呼了一遍,便悄悄对郑徽说:“我们找个地方去坐。这完全是她们‘同业’聚会,有许多话,不便当着局外人说,我们别在这里惹她们的厌!” 郑徽这才明白,怪不得那天阿娃说“不方便”带他到王四娘家去,原来为此。 于是,他们在别院煮清谈。自然,谈话中心是即将到来的进士试。 “你知道没有?”韦庆度说:“有了日子了,正月十七受学,十九入闱。大概明后天就有正式通知发出来。” 郑徽对于进士试的一切规矩,还不十分了解,便问:“受学有什么仪注?” “那不过表示受过国家的教育而已。”韦庆度说:“十七那天,黎明到国学报到,先谒孔子木主,然后国学博士讲一章书,愿意质疑就开口问一下,如此而已。不过仪式虽简单,却很隆重,宰辅以下,都要来观礼。” “入闱呢?” “第一场比较苦,戒备森严,身上统通要搜到;遇到监察得厉害的,要脱了鞋帽搜查,狼狈得很。” “国家开科取士,所以求才,这样视之如盗贼,太不成体统了。”郑徽很不满地说。 “那可没有办法。第一场帖经,要防夹带,不能不这么故。第二、三场试杂文和策问就好了,搜也搜得不严,供应也周到。”韦庆度停了一下又说:“这里就看出进士值钱来了,‘明经’科就没有这种优待,闱中连茶汤都没有,渴了只好舐砚台水,所以一个个嘴唇鼻子都是黑的。” 郑徽大笑,笑完了不免又感慨警惕,一朝金榜题名“明朝莫惜场场醉,青桂新香有紫泥”旁人只看到他们春风得意,又哪想到换得这一天的风光,是付出了多少辛酸? 这是个很深的觉悟——树上的果子,先酸后甜;田里的五谷,不是力耕,何来丰收?天下多少才智之士,在争夺一名进士,正因为得来不易,金榜题名之日,才会感到人生至乐。 于是,郑徽奋勇攻入了书城,勇猛精进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甚至在梦中也常因为背不出一句《左传》或《礼记》而惊醒。 阿娃忙于酬酢,因为足迹不出三曲,没有宵禁的限制,所以每天都很晚才回来;一到家,她必定先到别院悄悄窥探一番,看到郑徽一灯荧然,琅琅书声,心里自然非常安慰,但也不免怜惜,怕他累出病来,只好一再嘱咐贾兴,当心他的饮食起居,同时把绣春留在家里,代替她照料别院的一切。 “传坐”到正月十四中午,暂时作一结束,因为上元节到了,家家户户要夜游看灯。 郑徽却浑然不觉,他只数着日子检查自己的进度,只恨时间过得太快,全未想到其他;甚至阿娃的翩然到来,他都有意外之感——除了读书、背书以外,这几天他对于任何事物的反应,都是迟钝的。 “请坐,请坐!”他站起来招呼,行动有些慌张,就像突然遇见一位什么了不起的贵宾似地。 “你怎么跟我客气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