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百炼四 (第3/3页)
营正箫明哲双手卷成喇叭形,隔着山谷冲对面喊道:“老夫子,你行吗,要不要我去帮你!” “老弟,太小瞧我了吧。我年纪大了,抡不动刀,但这挖个坑,垒个土包的小事,可也难不倒我。”陈龙复把钢锹插在土垒上,摸了把光脑袋上新生的白毛。他是文天祥的老师辈人物,一直负责军需、粮草之类等后勤事宜,今天箫资要试新武器,老人闲不住,主动请缨为箫资打下手。 “陈先生,别光说不练,你弄完了吗,弄完了就撤回来,我们马上就要试炮了”山坡下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箫资和林老汉带着几十个辎重兵,用小车推着三个黑漆漆的长铁管走上山来。 “好了,好了,马上就好。”陈龙复答应着,带领士兵撤下对面土坡,快速跑过山谷。 箫资指挥士兵在众将脚下卸车,用抬杠和绳索小心翼翼的将铁管放到在事先搭好的土台上。摆开铁管支架,固定铁管,撑出一个半矩斜角。 “这就是文大人传授的大号突火枪吧”步军营正黎贵达卖弄的问,虽然亲眼看到了轰天雷和破虏弓的威力,作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他对奇技婬巧依然心怀抵触。 “是火炮,黎将军没见过吧。鞑子那边已经有了,不过是竹筒做的,没咱们这个精细。”林征老汉白了黎贵达一眼,大声解释“今天试炮,试好了,咱就组织个炮营,专门攻城,再不会有几万军马窝在城墙下的事儿。” 见林老汉牛皮吹得这么大,众将都有些不服气。这句话戳得有点痛,众将攻赣州,数万民军逾月不能下。张士杰围泉州,也是两个多月没能进入城门。 老汉不知道自己无意之间伤了大伙的心,低着头,仔仔细细将火炮里外擦了个干净,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生骨rou般认真。铜胆铁胎炮是他和箫资商议后的杰作,既考虑到了军中缺铜的事实,又照顾了铸铁工艺不过关的现状。 说话间,文天祥已经赶到,见火炮已经摆好,目测了一下距离,向陈龙复问道:“夫子,这个距离你测过么,多远?” “两坡之间,直线距离八百五十步,我用日影法粗略测过”陈龙复认真地回答,军中沙盘地图有一半出于他手,老先生说起附近地形如数家珍。 “试吧,打得到么”文天祥转头问箫资。 “没问题,我昨天用铁蛋试过一次,打得只会比这远,不会比这近”军械监造官箫资信心实足。拎过火葯桶,用带了刻度的木斗舀了两勺子火葯,以木槌砸实,炮口处添了一个和口径一样大的带捻子弹丸。 文天祥点点头,带着众人退到二十步以外,众将领有了上次轰天雷试爆的经验,小心翼翼的捂住了耳朵。 “我来开第一炮”林老汉推开箫资,在火炮背部的葯池里填入葯引,盖好铜火门,回头张望。文天祥一挥令旗,老汉拉动炮绳,燧轮在炮绳的牵引下迅速转动,擦出一串火花。 “轰”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午前的日光跟着暗了暗,黑烟夹着火球从炮口喷出,画出一条弧线,重重地砸进了对面的土垒。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土垒上腾起一团烟云,泥土,石块,劈里巴啦从半空中落下来。待到硝烟散尽,对面哪有什么土垒,一个巨大的豁口出现在泥地上,附近黄土被烤得漆黑。 “姥姥”黎贵达低低的叫了一声,下巴几乎都掉了下来。再看众将,一个个欣喜若狂,若不是碍着文天祥和邹洬俱在身边观看,恨不能冲过去将火炮抱起来亲上几口。 “三炮齐射准备,还是打刚才那个弹坑附近”文天祥再次挥动令旗。 “是”箫资、张大牛、林征老汉齐声答应,同时装好了三门火炮。领命发射,三条火龙窜出炮口,分别落在刚才炮弹落点的前、左、右位置上。三发炮弹几乎同时炸开,滚滚黑烟遮住了日光。 风吹过,硝烟渐散。耳朵几乎被震聋的将士们极目望去,上午还翠绿如织的对面山坡,已经被开出了方圆十丈左右的一块焦土。乱石,碎竹,湿土,杂乱地布满弹坑边,让冒着热气的弹坑看上去,更像地狱恶魔张开的大口。 “有如此利器,大宋真的气运尽了吗?”步军营正都头黎贵达暗暗自问,眼神变得无限迷茫。 “如果下次攻赣州,带上十门破虏炮,我发誓,被追着跑的是鞑子”张唐大笑着,慌不急待地窃取了对火炮的命名权。 “破虏”士兵们的欢呼声,伴着火炮试射的轰鸣声,在山谷中回荡。一队南归的大雁被炮声与欢呼惊起来,嘎嘎嘶鸣着,拍打着翅膀飞向山外。 山外,碧海圆天,年少的宋主坐在大船上,迷茫的望着越来越远的陆地。师傅说,陆地上有个英雄,还在为大宋的命运血战。少年想知道,这个英雄到底是谁,为什么陈丞相不准他来拜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