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原文及翻译_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 (第1/2页)

    那

    猗与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注释

    ⑴猗(ē)与(nuó)与:犹“婀欤娜欤”形容乐队美盛之貌。与,同“欤”叹词。

    ⑵置:植,竖立。鞉(táo)鼓:一种立鼓。

    ⑶简简:象声词,鼓声。

    ⑷衎(kàn):欢乐。烈祖:有功烈的祖先。

    ⑸汤孙:商汤之孙。奏假:祭享。假“格”的假借。

    ⑹绥:赠予,赐予。思:语助词。成:成功。

    ⑺渊渊:象声词,鼓声。

    ⑻嘒(huì)嘒:象声词,吹管的乐声。管:一种竹制吹奏乐器。

    ⑼磬:一种玉制打击乐器。

    ⑽于(wū):叹词。赫:显赫。

    ⑾穆穆:和美庄肃。

    ⑿庸:同“镛”大钟。有斁(yì):即“斁斁”乐声盛大貌。

    ⒀万舞:舞名。有奕:即“奕奕”舞蹈场面盛大之貌。

    ⒁亦不夷怿(yì):意为不亦夷怿,即不是很快乐吗。夷怿,怡悦。

    ⒂作:指行止。

    ⒃执事:行事。有恪(kè):即“恪恪”恭敬诚笃貌。

    ⒄顾:光顾。烝尝:冬祭为烝,秋祭为尝。

    ⒅将:佑助。

    译文

    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

    敲起鼓来响咚咚,令我祖宗多欢愉。

    商汤之孙正祭祀,赐我成功祈先祖。

    打起立鼓蓬蓬响,吹奏管乐声呜呜。

    曲调和谐音清平,磬声节乐有起伏。

    商汤之孙真显赫,音乐和美又庄肃。

    钟鼓洪亮一齐鸣,场面盛大看万舞。

    我有助祭好宾客,无不欢欣在一处。

    在那遥远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

    早晚温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见诚笃。

    敬请先祖纳祭品,商汤子孙天佑助。

    鉴赏

    
 《那》是《商颂》的第一篇,同《商颂》中的其他几篇一样,都是殷商后代祭祀先祖的颂歌。关于其成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成于商代,另一说则认为成于东周宋时。后一说以《史记》的记载最有代表性,其《宋微子世家》云:“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他的说法反映的是齐、鲁、韩三家诗的观点。而《毛诗序》云:“《那》,祀成汤也。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以《那》为首。”认为正考父只是得到殷商亡佚的十二篇颂诗,作了一番整理工作而已,后经孔子删定为今存的五篇。汉代商诗说、宋诗说两说并存,宋诗说占上风。其后欧阳修《诗本义》、朱熹《诗集传》等宋学名著均取商诗说。清代有代表性的《诗经》学著作,如姚际恒《诗经通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方玉润《诗经原始》等都主商诗说,但近代今文经学家魏源、皮锡瑞、王先谦都持宋诗说。至王国维作《说商颂》,引殷墟甲骨卜辞为证,说明《商颂》非商代作品之后,宋诗说几成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又有一批新的成果,商诗说重新得到重视。张松如先生《商颂研究》中也是持商诗说:“细详(《那》)诗义,似是一组祭歌的序曲,所谓《商颂》十二,以《那》为首。诗中设有专祀成汤的内容,却描述了商时祭祀的情形和场面,大约是祭祀包括成汤在内的烈祖时的迎神曲。”

    与《颂》诗中的大多数篇章不同,《那》主要表现的是祭祀祖先时的音乐舞蹈活动,以乐舞的盛大来表示对先祖的尊崇,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护佑助。郑觐文《中国音乐史》云:“《那》祀成汤,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