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九子张第十九 (第2/3页)
[疏]“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正义曰:此章论人之德有小大,而行亦不同也。闲,犹法也。大德之人,谓上贤也,所行皆不越法则也。小有德者,谓次贤之人,不能不逾法。有时逾法而出,旋能入守其法,不责其备,故曰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包曰:“言子夏弟子,但当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无其本,故云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孔曰:“噫,心不平之声。”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包曰:“言先传业者必先厌倦,故我门人先教以小事,后将教以大道。”譬诸草木,区以别矣。马曰:“言大道与小道殊异。譬如草木,异类区别,言学当以次。”君子之道,焉可诬也?马曰:“君子之道,焉可使诬言我门人但能洒扫而已。”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孔曰:“终始如一,唯圣人耳。” [疏]“子游”至“人乎” ○正义曰:此章论人学业有先后之法也。“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本之则无,如之何”者,子游,言偃也。门人小子,谓弟子也。应,当也。抑,语辞也。本,谓先王之道。言偃有时评论子夏之弟子,但当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无其本。今子夏弟子于其本先王之道则无有,不可奈何,故云如之何也。“子夏闻之,曰:噫”者,噫,心不平之声。子夏既闻子游之言,中心不平之,故曰噫!“言游过矣”者,谓言偃所说为过失也。“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者,言君子教人之道,先传业者必先厌倦,谁有先传而后倦者乎?子夏言,我之意,恐门人闻大道而厌倦,故先教以小事,后将教以大道也。“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者,诸,之也。言大道与小道殊异,譬之草木,异类区别,言学当以次也。“君子之道,焉可诬也”者,言君子之道,当知学业以次,安可便诬罔言我门人但能洒扫而已。“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者,卒,犹终也。言人之学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能终始如一,不厌倦者,其唯圣人耳。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马曰:“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学而优则仕。” [疏]“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正义曰:此章劝学也。言人之仕官行己职而优间有馀力,则以学先王之遗文也。若学而德业优长者则当仕进,以行君臣之义也。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孔曰:“毁不灭性。” [疏]“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正义曰:此章言居丧之礼也。言人有父母之丧,当致极哀戚,不得过毁以至灭性,灭性则非孝。 ○注“毁不灭性” ○正义曰:此《孝经》文也。注云:“不食三日,哀毁过情,灭性而死,皆亏孝道,故圣人制礼施教,不令至于陨灭。”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包曰:“言子张容仪之难及。”然而未仁。” [疏]“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正义曰:此章论子张材德也。子游言吾同志之友子张,其容仪为难能及也,然而其德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郑曰:“言子张容仪盛,而于仁道薄也。” [疏]“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正义曰:此章亦论子张材德也。堂堂,容仪盛貌。曾子言子张容仪堂堂然盛,于仁道则薄,故难与并为仁矣。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马曰:“言人虽未能自致尽于他事,至于亲丧,必自致尽。” [疏]“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正义曰:此章论人致诚之事也。诸,之也。曾子言:“我闻之夫子言,人虽未能自致尽其诚于他事,至于亲丧,必自致尽也。”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马曰:“孟庄子,鲁大夫仲孙连也。谓在谅阴之中,父臣及父政虽有不善者,不忍改也。” [疏]“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正义曰:此章论鲁大夫仲孙连之孝行也。言其他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他人可能及之也。其在谅阴之中,父臣及父政虽有不善者,不忍改之也,是他人难能也。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包曰:“阳肤,曾子弟子。士师,典狱之官。”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马曰:“民之离散为轻漂犯法,乃上之所为,非民之过,当哀矜之,勿自喜能得其情。” [疏]“孟氏”至“勿喜” ○正义曰:此章论典狱之法也。“孟氏使阳肤为士师”者,阳肤,曾子弟子。士师,典狱之官。“问于曾子”者,问其师求典狱之法也。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者,言上失为君之道,民人离散,为轻易漂掠,犯于刑法亦已久矣,乃上之失政所为,非民之过。女若求得其情,当哀矜之勿自喜也。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孔曰:“纣为不善,以丧天下,后世憎甚之,皆以天下之恶归之于纣。” [疏]“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正义曰:此章戒人为恶也。纣名辛,字受德,商末世之王也。为恶不道,周武王所杀。《谥法》:“残义损善曰纣。”言商纣虽为不善,以丧天下,亦不如此之甚也,乃后人憎甚之耳。下流者,谓为恶行而处人下,若地形卑下,则众流所归。人之为恶处下,众恶所归,是以君子常为善,不为恶,恶居下流故也。纣为恶行,居下流,则人皆以天下之恶归之于纣也。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曰:“更,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