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里仁第四 (第2/3页)
,亦未见能疾恶不仁者也。“好仁者,无以尚之”者,此覆说上好仁者也。尚,上也,言性好仁者,为德之最上,他行无以更上之,言难复加也。“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此覆说上恶不仁者也。言能疾恶不仁者,亦得为仁。但其行少劣,故曰其所为仁矣也,唯能不使不仁者加乎非义于已身也,不如好仁者无以尚之为优也。“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言世不修仁也,故曰有人能一日之间用其力于仁道矣乎,言人诚能一日用其力修仁者耳。“我未见力不足”者,言德輶如毛,行仁甚易,我欲仁,斯仁至矣,何须用力,故曰我未见欲为仁而力不足者也。“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者,此孔子谦,不欲尽诬时人言不能为仁,故曰盖有能为之者矣,但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孔曰:“党,党类。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矣。” [疏]“子曰”至“仁矣” ○正义曰:此章言仁恕也。“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者,党,党类也。言人之为过也,君子小人各于其类也。“观过,斯知仁矣”者,言观人之过,使贤愚各当其所。若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斯知仁者之用心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 [疏]“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正义曰:此章疾世无道也。设若早朝闻世有道,暮夕而死,可无恨矣。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疏]“子曰”至“议也” ○正义曰:此章言人当乐道固穷也。士者,人之有士行者也。言士虽志在善道,而衣服饮食好其华美,耻其粗恶者,则是志道不笃,故未足与言议于道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疏]“子曰”至“与比” ○正义曰:此章贵义也。适,厚也。莫,薄也。比,亲也。言君子于天下之人,无择于富厚与穷薄者,但有义者则与相亲也。 子曰:“君子怀德,孔曰:“怀,安也。”小人怀土,孔曰:“重迁。”君子怀刑,孔曰:“安于法。”小人怀惠。”包曰:“惠,恩惠。” [疏]“子曰”至“怀惠”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所安不同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者,怀,安也。君子执德不移,是安于德也。小人安安而不能迁者,难于迁徙,是安于土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者,刑,法制;惠,恩惠也。君子乐于法制齐民,是怀刑也。小人唯利是亲,安于恩惠,是怀惠也。 子曰:“放于利而行,孔曰:“放,依也。每事依利而行。”多怨。”孔曰:“取怨之道。” [疏]“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正义曰:此章恶利也。放,依也。言人每事依于财利而行,则是取怨之道也,故多为人所怨恨也。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何有者,言不难。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包曰:“如礼何者,言不能用礼。” [疏]“子曰”至“礼何” ○正义曰:此章言治国者必须礼让也。“能以礼让为国乎”者,为,犹治也。礼节民心,让则不争。言人君能以礼让为教治其国乎?云“何有”者,谓以礼让治国,何有其难。言不难也。“不能以礼让为国”者,言人君不能明礼让以治民也。“如礼何”者,言有礼而不能用,如此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包曰:“求善道而学行之,则人知已。” [疏]“子曰”至“知也” ○正义曰:此章劝学也。“不患无位”者,言不忧爵位也。“患所以立”者,言但忧其无立身之才学耳。“不患莫己知”者,言不忧无人见知于己也。“求为可知也”者,言求善道而学行之,使已才学有可知重,则人知已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孔曰:“直晓不问,故答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疏]“子曰”至“已矣” ○正义曰:此章明忠恕也。“子曰:参乎”者,呼曾子名,欲语之也。“吾道一以贯之”者,贯,统也。孔子语曾子言,我所行之道,唯用一理以统天下万事之理也。“曾子曰:唯”者,曾子直晓其理,更不须问,故答曰唯。“子出”者,孔子出去也。“门人问曰:何谓也”者,门人,曾子弟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