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_荀子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荀子恶 (第2/5页)

夫陶人埏埴而生瓦,然则瓦埴岂陶人之性也哉?工人斲木而 生器,然则器木岂工人之性也哉?夫圣人之于礼义也,辟则陶埏而生之也。然则礼 义积伪者,岂人之本性也哉!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 人,其性一也。今将以礼义积伪为人之性邪?然则有曷贵尧禹,曷贵君子矣哉!凡 贵尧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然则圣人之于礼义积伪也,亦犹 陶埏而为之也。用此观之,然则礼义积伪者,岂人之性也哉!所贱于桀跖小人者, 从其性,顺其情,安恣孳,以出乎贪利争夺。故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天非 私曾骞孝己而外众人也,然而曾骞孝己独厚于孝之实,而全于孝之名者,何也?以 綦于礼义故也。天非私齐鲁之民而外秦人也,然而于父子之义,夫妇之别,不如齐 鲁之孝具敬文者,何也?以秦人从情性,安恣孳,慢于礼义故也,岂其性异矣哉!

    “涂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

    曰: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 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 为禹明矣。今以仁义法正为固无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则唯禹不知仁义法正,不能仁 义法正也。将使涂之人固无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而固无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邪? 然则涂之人也,且内不可以知父子之义,外不可以知君臣之正。今不然。涂之人者, 皆内可以知父子之义,外可以知君臣之正,然则其可以知之质,可以能之具,其在 涂之人明矣。今使涂之人者,以其可以知之质,可以能之具,本夫仁义法正之可知 可能之理,可能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 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 而致矣。

    曰:“圣可积而致,然而皆不可积,何也?”

    曰:可以而不可使也。故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 而不肯为小人。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然而不相为者,可以而不可使也。 故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能为禹,则未必然也。虽不能为禹,无害可以为 禹。足可以遍行天下,然而未尝有遍行天下者也。夫工匠农贾,未尝不可以相为事 也,然而未尝能相为事也。用此观之,然则可以为,未必能也;虽不能,无害可以 为。然则能不能之与可不可,其不同远矣,其不可以相为明矣。

    尧问于舜曰:“人情何如?”舜对曰:“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妻子具而孝 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盈而忠衰于君。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 又何问焉!唯贤者为不然。”

    有圣人之知者,有士君子之知者,有小人之知者,有役夫之知者。多言则文而 类,终日议其所以,言之千举万变,其统类一也:是圣人之知也。少言则径而省, 论而法,若佚之以绳:是士君子之知也。其言也谄,其行也悖,其举事多悔:是小 人之知也。齐给便敏而无类,杂能旁魄而无用,析速粹孰而不急,不恤是非,不论 曲直,以期胜人为意,是役夫之知也。

    有上勇者,有中勇者,有下勇者。天下有中,敢直其身;先王有道,敢行其意; 上不循于乱世之君,下不俗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天下 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傀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礼恭而意俭,大齐信焉,而轻货财;贤者敢推而尚之,不肖者敢援而废之:是中勇 也。轻身而重货,恬祸而广解苟免,不恤是非然不然之情,以期胜人为意:是下勇 也。

    繁弱、钜黍古之良弓也;然而不得排檠则不能自正。桓公之葱,太公之阙,文 王之录,庄君之曶,阖闾之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然而不加 砥厉则不能利,不得人力则不能断。骅骝、騹骥、纤离、绿耳,此皆古之良马也; 然而必前有衔辔之制,后有鞭策之威,加之以造父之驶,然后一日而致千里也。夫 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 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 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yin邪贪 利之行也,身且加于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传曰:“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 其君视其左右。”靡而已矣!靡而已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人的本性从一生下来就有贪图私利之心,因循着这种本性,人与人之间就要发生争夺,也就不再讲求谦让了;人一生下来就好忌妒仇恨的心理,因循着这种本性,于是就会发生残害忠厚善良的事情,这样忠诚信实就丧失了。人生来就有爱好声色的本能,喜好听好听的,喜欢看好看的,因循着这种本性,就会发生yin乱的事情,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就都丧失了。既然这样,放纵人的本性,顺着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发生争夺,就会违反等级名分、扰乱礼仪制度的事,从而引起暴乱;所以,—定要有师长和法制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才能确立合乎等级制度的正常秩序,实现社会的稳定。所以,人性本恶的道理已经很清楚了,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