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第五章以史为鉴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以史为鉴中 (第2/3页)

,只能皱眉看着谢清。

    “太傅认为本相言过其实?”谢清反问。

    方允韶苦笑,讪讪道“谢相称下官君瑞即可,也不必如此复杂,能得谢相的指点,是下官的荣幸!”

    “恭敬不从命,统领大人比本相年长,本相就叫大人一声君瑞兄,谈不上什么指点,只是有几句话想和君瑞兄说说。”

    “谢相请说。”

    “君瑞兄知道王家如此显赫的原因吗?”谢清漫不经心似地问了一句,随即就端起茶杯,啜饮了一口。

    “谢相说笑了,这个问题,至略谁人不知?王氏诗书传家,几乎代代元宁帝王都有王氏子弟为太傅。”方允韶也不是傻子,这个问题怎么会不清楚。

    谢清笑着点头,随即就问道“君瑞兄既然清楚,怎么还想在此时置身事外呢?”

    平静下来,谢清立刻就明白了方允韶的想法,心中对此更为不屑。

    方允韶有些不知所措了,只能低头叹了口气。

    “君瑞兄,王氏一直没有能够成为世族,但是,太傅的荣耀已经足够他们在面对世族,无需低头,也无需保持谦卑的姿态,这样的荣耀,君瑞兄不想要吗?”

    方允韶语塞,的确,王氏家族虽然是寒族,但是,绝大多数的世族也没有王氏那般的荣耀,河荆方氏只拥有世族的地位,无论是名望,还是资产,都无法与王氏相比,身为方氏的下任宗主,他不可能不想要王氏那样的荣耀。

    “君瑞兄,机会就在眼前,可是,你似乎没有伸手的打算,本相不能不为你可惜。”谢清淡淡地评说。

    “谢相是指现在宫中的局势?”方允韶是负责宫廷安全的禁军统领,自然明白宫中的真实情况。

    “不错。”谢清笑着点头“君瑞兄看得很清楚嘛!”

    “我能做什么呢?”方允韶苦笑,他不是妄自菲薄,他只有四品,是太傅中品级最低的,他能够做什么呢?能自保已是万幸。

    “你可以影响陛下的判断!”谢清直白地回答。

    “这一点,您与齐相都比下官有影响力!”方允韶看得很清楚,阳玄颢对所有的太傅皆是礼敬有加,但是,只有齐朗与谢清的教诲,他是真正放在心上的。

    “君瑞兄,你别忘了,所有人都认为本相与齐相是太后的心腹,陛下此时此刻,最不见的,只怕也正是我等。”谢清也是无可奈何,几次上昭信殿,阳玄颢皆是一言不发,他根本无从说起,又谈什么劝谏。

    “不是还有王家人吗?为什么是下官呢?”方允韶的笑容更加苦涩。

    “王家人不足大用,你是陛下最亲近的太傅,这两点还不够吗?”谢清反问,眼中的笑意丝毫未变。

    “谢相希望下官怎么做?”方允韶知道自己已无退路,只能暗自咬牙,面上却只能无可奈何地一笑,低头请示。

    谢清伸手虚扶了一下,示意他抬头,一字一句地说明“自从去年腊月起,陛下就没有给太后进过请安的笺表,连新年也是,方太傅要劝陛下遵从孝道才是!”“如此即可?”方允韶见他再无下文,不由惊讶地确认。

    “如此即可!”

    “下官会尽力劝说陛下的!”方允韶应承,也松了一口气。

    谢清轻笑,摇了摇手,温和地对方允韶道“君瑞兄,这只是底线,你若能做得更好,于你,于方氏,都会有更大的好处。”

    方允韶苦笑,没有出声。

    “显宗皇帝以嫡次子入主东宫,其时,嫡长子犹在,方大傅以为是何故?”谢清淡淡地问道。

    “史载,显宗皇帝在世祖诸子中最为贤明。”方允韶不解谢清的意思,回答得中规中矩。

    谢清没有评价,只是微笑着背了一段话说“帝南巡,永宁王随驾,以皇三子、皇六子为从,至江南,王不胜累,病,皇六子亲至榻前,执弟子礼,躬身侍奉,帝以为贤。”这是《元宁实录amp;#822;世祖卷》的原话。

    “谢相…”方允韶似懂非懂,不由出声。

    “一日为师,终身不改的制度,深究起来,也就从显宗开始的,即使正位东宫,显宗仍以弟子之礼尊崇永宁王,世祖皇帝也正因为才以为嫡次子最贤明,君瑞兄以为善否?”谢清平静地问道,只是方允韶却不敢出声,他并没有谢清那样大胆,敢如此直白地评价先帝。

    “即使是显宗皇帝自己也承认,论谋略,他不及出继夏氏的皇五子,论政略,他不及任职议政首臣的皇七子,论军略,他不及收复灵郡的皇次子,但是,他有一位好师傅。”谢清似乎有了兴致,竟说开了“不是永宁贞王,而是太学司教风然,正是风然在永宁贞王卧病时,进言显宗,以皇子之尊,执弟子礼,亲身侍奉,才让显宗脱颖而出。显宗即位后,除了对钦命的太傅,唯一执弟子礼的便是只有从五品官位的风然,并在即位三年后,为风然加了太傅之衔,以此成定例。”

    “谢相,陛下已经即位,与显宗皇帝不同啊!”方允韶提醒谢清。

    “君瑞兄,本相只是提醒你,一个真正的太傅,荣辱全系于弟子之身,只有真正为弟子打算的太傅,才能得到无上的荣耀,当然,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