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握天下_第二十四章凤于九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凤于九天下 (第2/3页)

理,试探地问母亲为何如此,只换来紫苏淡淡一句“哀家自有打算。”

    按礼法,素服不见君,议政大臣特例,亦不在正殿陛辞,循旧例的话,像齐朗这种情况,在御驾回銮前做出批复是最好,而中秋之夜,皇帝必须在宫中,从承清行宫返京快马加鞭不过五日的行程,但是,御驾一行不可能如此迅速,十日已是行程紧张,因此,随行官员连番进言催促太后发谕批复。

    齐朗倒是不着急,反正紫苏总要批复此事,而且,他很清楚,此时紫苏为难的是何事——议政大臣的位置无所谓,关键是兵部。

    尹相也对皇帝说“齐相丁忧,交接事务虽繁琐,唯一可虑的也仅有兵部之事。”

    到八月初四傍晚,紫苏终于将批复之后的奏章发下,却没有提及兵部的事务,随即便准备回京事宜,齐朗在八月初五早上入行宫谒见,之后便先行回京。

    八月十四,御驾抵京时,齐朗已经携家眷扶棺返乡。

    元宁皇朝的节庆除了新年正旦与皇帝的生辰万寿节之外,最重中秋,民间又称为团圆节,这一天,家人必要共度,便是宫中赐宴也照顾这一点,结束得较早。

    阳玄颢送母亲上了软舆,就听紫苏吩咐“哀家让赵全在慈和宫备了宵夜,皇帝一起去吧!”阳玄颢愣了一下,却见紫苏已经让宫人起驾了,梁应也在旁边打眼色,示意他乘舆,他虽然皱了皱眉,但也没说什么,乘舆跟上母亲。

    慈和宫虽然长明间空置,但是,名义上,它仍是紫苏的起居所在,宫人并不敢懈怠,再加上之前,赵全已经来先行准备,一切都十分妥贴。

    赐宴的席面是显示皇室体面与官员身份的,色香味中味确实不是最重视的,别说紫苏与阳玄颢,便是重视口腹之欲或养生之道的臣下,也不会吃太多,最后,只作宫人的加餐而已,因此,慈和宫备下的都是精致小菜,亦是两人喜爱的食物。

    用过最后一份汤羹,紫苏待宫人撤下餐点,对阳玄颢说“再过几个月,皇帝就十二岁,虽然早了点,但是,哀家想还是早点册后,总不能皇帝亲政之后,皇室连个陪着祭祀的女主人都没有。”

    阳玄颢眼中闪过惊讶之色,不过,还是很迅速地回答“孩儿听凭母后决定。”这是套话不过也足够了。

    紫苏只是轻轻颌首,没有说话,阳玄颢有些奇怪,倾身询问母亲“母后娘娘?”

    “嗯…皇帝至今还没有宠幸后宫?”半晌,紫苏摆手让所有宫人退下之后,才踌躇着开口。

    阳玄颢点头,觉得脸有些烫。他并非不解世事的幼童,自然了解母亲所说的“宠幸”是何意。

    幸好紫苏没有再说此事,毕竟她所受的教育中,床闱之事并不是可以宣诸于口的,这次询问也只是为了确认,以免做错决定。

    “皇后的人选,哀家尚在考虑,皇帝也不必听凭哀家决定,终归是与你结缘白首的女子,你若是有想法,告诉哀家也无妨。”紫苏咳了一声,回到册后的话题上,算是让彼此都轻松些。

    阳玄颢摇头,抿了抿唇,对母亲说“朕是一国之君,帝王无私事。孩儿相信母后的决定必是思虑周详之后所作,必有利于皇朝。孩儿听凭母后娘娘决定!”

    这几句话一入耳,紫苏就愣了一下,倒不是惊讶,而是感叹“看来经一事长一智不无道理!皇帝真的不再是孩子了。”

    阳玄颢不好意思地低头,心中却是欣喜不已,这些日子,他从母亲处已经很难得到夸奖了,没想到这个时候竟得到母亲的肯定。

    “既然这样,册后这件事就由哀家来决定,到时候,再请皇帝下诏书!”紫苏笑着答应儿子,心情很错。

    任何一个母亲看到子女成长都是开心的。

    “母后娘娘,孩儿想问您一件事。”与母亲又说了一会儿话,阳玄颢忽然想起一件事,口中也就说了出来。

    “什么事?”心情愉悦,紫苏自然不会太严厉。

    “是…是政务。”想起这个时间提朝政并不合适,阳玄颢又有些犹豫。

    紫苏微笑地鼓励他“皇帝也说了帝王无私事!想说就说吧!”

    “母后娘娘一直都没有下诏由谁主责兵部事务,尹相说过,齐相丁忧唯一可虑即是兵部事务,兵部不比其它各部,孩儿不明白,母后为什么至今都不作决定。”阳玄颢一口气道出疑问。

    这次紫苏收敛了笑容,很认真地看了皇帝一会儿,才道“皇帝,这真的是你自己的疑问?”

    阳玄颢觉得面对母亲这种冷静得近乎漠然的神色,压力实在巨大,好不容易反应过来母亲的问题,连连点头,这让紫苏的神色稍稍缓和了一些,这时,他才明白过来——紫苏是担心朝臣利用自己探听她对此事的意向,这种谨慎远不是他能比的,心中不惭愧,但是,他也感受到太傅们所说的兵部是关键重要所在的意义——母亲很少如此慎重的。

    “那么,皇帝认为朝中何人可担当此任呢?”紫苏反问道,却见阳玄颢很坦白地摇头,回答她“朕想不出何人可以接掌兵部。”

    紫苏不由失笑,却没有回答儿子“过几天你就知道了。”

    阳玄颢没能得到明确的答案,不过,心情并没受到影响,直到回到寝殿,看到叶原秋,他才皱了眉头,不解地询问“叶尚宫怎么在朕这里?”

    叶原秋先行礼参见阳玄颢,然后才回答“奴婢奉太后娘娘之命,送两名宫女来伺候皇上。”话说得恭敬无比,其实,叶原秋这会儿觉得尴尬极了,说到底,她也不过二十出头,还从未涉及过男女之事,现在担当这个差使,却是不得不做——谁让她是慈和宫掌印尚宫呢?

    阳玄颢目瞪口呆,好不容易回过神,却发现叶原秋已经离开,平常服侍的宫人也不在,偌大的寝殿里,只有两名身着宫女服饰的少女跪在自己面前,低头不语。

    “你们…”阳玄颢听到自己很困难地发出声音,却只说了两个字就无法继续。

    “奴婢奉旨伺候陛下!请陛下恕罪!”两名少女颤抖地回话,起身服侍阳玄颢更衣。

    一直以来,至略对于子嗣都十分重视,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民间暂且不说,宫廷中,对于皇子的启蒙也有极为系统的规范,派遣宫女教导是最后一步,一般来说,此后,便是册封、赐婚、建府,皇帝年幼登基,也是如此,只是宫女数量与身份不同,圣清皇朝时,教导皇帝情事的宫女多达四人,元宁皇朝皆按世祖一朝的定例,选派两名宫女,身份上,圣清皇朝选派的多是世宦名门之女,侍寝之后,那四人至少有三位女御的封赏,元宁皇朝更重视名节,世族官宦之家的女子不可能如此,因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