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_章三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三十六 (第6/7页)

刑对待大臣,大臣往往被投入狱中。靖江王佐敬私下送金给杨荣。杨荣当时回家扫墓,回来后不知道这事。王振想借此排挤杨荣,士奇极力调解,才得以无事。杨荣不久去世,士奇、杨溥更加孤立了。第二年于是发大军征讨麓川,国库钱财大量耗费,士卒战马以及物质损失达数万。又过了一年,太皇太后去世,王振的势力更盛,他大作威福,百官稍有触犯,马上逮捕入狱。廷臣人人震恐,士奇也无法制止他。

    士奇既已年老,儿子杨稷非常傲慢,曾经侵凌弱者,犯下杀人之罪。言官纷纷弹劾杨稷。朝廷商议不马上对他绳之以法,先把他的罪状拿给士奇看。又有人揭发杨稷残暴施虐的数十件事,于是杨稷受到审判。年老有病的士奇受到控告,皇上怕他身心受到伤害,便下诏安慰劝勉。士奇感动而泣,从此忧愤不能起。九年(1444)三月去世,终年八十岁。赠太师,谥文贞。有关官员于是依法诛杀杨稷。

    当初,正统初年,士奇说瓦剌逐渐强盛,将成为边防的祸患,而边防军缺少马匹,恐怕不能抵御。请让他们于附近的太仆寺领取马匹,另外西番的贡马也全部拨给他们。士奇死后不久,也先果然入侵,遂发生了土木堡之难。有识之士还在怀念他的话。士奇还很善于知人,好推荐贫寒之士,所推荐的还有些是开始不认识的。像于谦、周忱、况钟等人,都是得到士奇的推荐,当了一二十年的官。他们的廉洁和才能冠绝于天下,成为当代的名臣。

    杨荣,字勉仁,建安人,初名子荣。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被授予编修官。成祖刚进入京师时,杨荣迎谒在马前说“:殿下是先拜谒太祖陵呢,还是先即位?”成祖马上驱驾拜谒太祖陵。杨荣从此受到知任。成祖即位后,把杨荣选入文渊阁,为他改名为荣。一同当值的七人中,杨荣年龄最小,也非常警敏。有天晚上,宁夏来报告说被围,皇上召七人,他们都已出去,只有杨荣在,皇上将奏报给他看。杨荣说:“宁夏城很坚固,人民又都习战,从发出奏报到现在已过了十几天了,宁夏城之围应该已经解了。”到夜半时,果然有奏报来说围已解了。皇上对杨荣说“:你怎么预测得这么准?”江西有盗贼发生,皇上遣使者去招抚,而令韩观率兵随后出发。贼人接受招抚的奏报传到,皇上想赐敕慰劳韩观。杨荣说“:推算奏报发出时,韩观还没到达,不应给他论功。”皇上更加敬重他,再升他为侍讲。太子建立后,杨荣进升右谕德,仍兼前职,与在内阁当值的诸臣同被赐给二品官服。他评议各部门事宜,都合皇上意旨,又被赐给衣服钱币。皇上非常威严,与大臣们议事不能决断时,常常发怒。杨荣一到,皇上脸色便转好了,而事情也决定了。

    永乐五年(1407)他受命前往甘肃经划军务,所过之处他都观察山川形势,了解军民情况,检查城堡。回来后他在武英殿向皇上汇报,皇上非常高兴。当时正值盛暑,皇上亲自切瓜给他吃。不久他升为右庶子,仍兼前职。第二年他父亲去世,皇上让他乘驿车回去。父亲下葬后,他被召回任事。又过了一年,母亲去世,杨荣请求回家,皇上因北行日期临近,没有批准,命他同胡广、金幼孜扈从北行。甘肃总兵官何福说脱脱不花等人请求投降,要求在亦集乃受命。皇上命杨荣往甘肃与何福一起受降,持节就在军中封何福为宁远侯。杨荣顺便到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划边防事务。回来后他上奏十项建议,皇上很欣赏地采纳了。

    八年(1410),他随从皇上出塞,到达胪朐河。皇上挑选出三百名勇士做护卫,但不交给别的将领,而是交给杨荣统领。回师时,粮饷供应不上,杨荣请将供给皇上的剩余部分拨给部队,还令军中有剩余粮食的可以相互借贷,等入塞后国家加倍偿还。部队因此得以渡过难关。第二年他请求奔丧,皇上命宦官为他护行。回来后皇上询问他福建民情以及当年收成情况,杨荣都一一做了回答。不久命他侍候诸皇孙在文华殿读书。

    十年(1412),甘肃守臣宋琥上书说:“叛寇老的罕逃到赤斤蒙古,将成为边患。”皇上于是派杨荣到陕西,会同丰城侯李彬商议进兵方略。杨荣回来后上奏说“:隆冬不是用兵时节,而且有罪的不过数人,不应该出兵。皇上听从他的建议,叛逆的人也投降了。第二年杨荣又与胡广、金幼孜随从北巡。再过一年征伐瓦剌时,太孙侍行。皇上命杨荣闲暇时间向太孙解释经史,兼管尚宝司事务。凡是宣诏出令,以及旗志符验,都要得到杨荣的奏报之后,皇上才发出。有一天晚上皇上坐在行幄中,召杨荣去商议部队的粮饷问题。杨荣回答说“:选择将领进行屯田,训练有方,耕种有时,这样便可以做到粮饷充足了。”十四年,杨荣和金幼孜一同进升为翰林学士,仍兼庶子,随从皇上回到京师。第二年又随从北征。

    十六年(1418),胡广去世,命杨荣掌管翰林院事务。杨荣更见亲任。大臣们多嫉妒杨荣,想让皇上疏远他,于是他们共同推举杨荣为祭酒。皇上说“:我当然知道他可以胜任,现在要找可以代替他的人。”大臣们才不敢再说话。十八年,杨荣进升文渊阁大学士,仍兼学士。第二年定都北京。正值三殿失火,杨荣指挥卫士抢出图籍制诰,抬到东华门外。皇上褒奖他。杨荣和金幼孜上奏十项建议,回报说可行。

    二十年(1422)杨荣又随从皇上出塞,军事都令他参与决策,给他的赏赐非常优厚。回师后,慰劳将士,分为四等赐宴,杨荣和金幼孜都位列前席,受到上赏。后来,皇上又下诏征阿鲁台。有人请求调建文时期江西所征集的民兵。皇上将此事问杨荣,杨荣说:“陛下允许百姓复业将近二十年了,现在一旦征集他们,不能向天下表示信用。”皇上听从了。第二年杨荣随从出塞,凡军务都交给杨荣处理,不分昼夜,可以随时请见。皇上当时称他为杨学士,而不称其名。又过了一年,杨荣又随从北征。当时,皇上已五次出塞,士卒饥冻,后勤供给不继,士卒死亡十分之二三。大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还不见敌人。皇上问群臣是否应继续进军。群臣唯唯诺诺,只有杨荣和金幼孜从容说应该班师。皇上批准了。

    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秘密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两人说,现在六师在外,离京师尚远,应秘不发丧,依礼装殓后,熔锡铸成棺材,装在车上,一路照平常一样供应饮食。他们还进一步严申军令,人们都不知道发生了变故。有人请以别的事情发出敕令,飞驰报告皇太子。两人说“:谁敢这样?先帝还在时可以称敕,现在先帝仙逝了还称敕,这是欺骗,罪行不小。”众人说“:是。”于是将先帝逝世的月日以及遗命传位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