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奇缘_第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2/4页)

道:"你们不知道他刚刚醒来吗?"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失去的时候才想起要珍惜,不是已经太晚了吗?"看着满面懊悔的杨逍峰,楚珏感慨而叹。

    "都是我的错,我不该负她一片真情,让她受屈忍气。如果我在她跑出房时就跟着追出去,她也不至于绝望到一死以求解脱。现在我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已经太迟了。是我害了她呀!"杨逍峰以手去床,发泄心中的伤痛。

    "也许还不算晚。"龙啸风若有所思地说道,引来了三人的注目。

    "你说什么?"杨逍峰不可置信地追问。

    "我说一切也许还有转机,现在悔过为时亦不算晚。"龙啸风再次重复道。

    "我说兄弟,这时候开这种玩笑,可不好笑。"楚珏蹩眉说道。

    "我不是在说笑。"龙啸风一脸正色地接言:"你们想,碧波湖不过是方圆数里的范围。在逍峰一句'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命令下,至少出动了数百人下去打捞,却连一片衣角也没找到。这未免不合情理。"

    "对呀!这几百人下去,差不多把每寸湖底都翻遍了。何况这湖泊又不似江湖有出口,怎么这个人会平白消失呢?"楚珏也深觉有理,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凌儿临走时跟我叙说过弟妹投湖的经过,说在她坠湖时,湖面曾闪过一道霞光。当时她心慌意乱地没有在意,事后才觉得有些蹊跷。"齐遨海神情带有一抹沉思,言语间又提供一条重要线索。

    "莫非…"四人面面相觑,心上升起了希望。

    "只是这种事情未免有些太过离奇。"楚珏惊讶地说道。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也许苍天有眼,怜悯嫂子一片真情而有意成全。"龙啸风大胆地意测。

    "那我该怎么办呢?若是她果在人世也不会愿意再见我的,她定然怨我辜负了她。"杨逍峰刚燃起希望的脸上,又添了几缕忧虑。

    "只要你有恒心、有毅力,你们一定会有相聚的一日。有句话不是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吗?"齐遨海乐观地劝慰着,"只是,对于怡红姑娘,你打算怎么安置她?"

    "这件事我自有安排。"杨逍峰闻知如萱可能生还后,精神立时一振,此时已不似刚才那般萎顿。

    "该不是真如嫂子所言,要收她入房以了夙愿吧?"楚珏出言消遣道。

    杨逍峰苦笑一声,"你们就不要再挖苦我了。现在我才知道自己对萱儿的感情早已根植于心。失去她,我已成了无心之人,哪还会有什么歪念?我打算过一段时间就安排她嫁人,送她一份丰厚的嫁妆,对她也算仁至义尽了。过去的事情我不想过多的追究了,毕竟我负有主要责任。从今往后,我将用我毕生的精力去寻找萱儿,只盼苍天见怜,让我与萱儿得以再续前缘。"他手中紧握如萱留下的血书,慨然而谈。

    三人不由暗中点头。"扬州第一狼子"从此成为了历史,将永远封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六年后洛阳某茶楼

    "哎,年兄,你听没听说咱们洛阳最近出了一个神童。"一个头戴方巾的文士对伙伴说道。

    邻桌的茶客耳尖地听到他们的对话,不禁抢言道:"这件事现在还有谁不知道呢?这可是咱们洛阳城的骄傲。"

    "噢?这位仁兄莫非熟知此事?"被称作年兄的人感兴趣地问道。

    "这话你可是问对人了,我家就住在他家的隔壁,这个孩子我可是从小看到大。这孩子不只伶俐乖巧,而且俊美秀逸,我早就看出来他将来必能出人投地。"茶客颇为自豪地说道。

    "那你可知他的来历?"旁边一桌的客人问出了众人的心声。

    "这个…"茶客一时语塞。

    '哈哈哈…"众人哄然而笑。笑得茶客一脸难堪,禁不往脸红脖子粗地辩道:"你们也不用笑我,我就不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

    "这倒奇了,难道他是打天上掉下来的?"文士接口取笑道。

    "是有些奇怪。"茶客正色说道:"五年前,不知从何处来了一对母子搬进了我家隔壁的那所大宅。我们虽为邻居,却也甚少见面。听说这家的相公在外经商,甚少回家,家中生意全由夫人掌管,说起这位夫人,可不简单。"谈起自己熟知的情况,茶客禁不住眉飞色舞起来。

    "据说她夫家姓杨,娘家姓柳,所以绣庄便起名为'杨柳绣庄'。这位夫人一人管理着偌大产业,将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其精明慧黠不让须眉,堪称女中丈夫。更难得的是,她竟独具慧眼,抢占商机,几乎垄断了咱们洛阳的丝绸生意,有这样一个能干的夫人,真不明白她的相公还在外奔波什么?"茶客不解地自语道。

    "该不是这位夫人貌赛无盐,让相公有家不愿回吧?"一人打趣道。

    "那你就完全说错了。"茶客断然否决道,"这位夫人若是空有才华也不算稀奇。我老婆曾在她府上帮佣,据她讲,夫人貌似嫦娥,美丽非凡,乃是一个绝色女子。而且她才高八斗,文笔千言,称得上是一个才女呢!"

    "难怪小鲍子会才华横溢,被称作'神童',定然是母亲教导有方。"文士慨叹道。

    "那是自然,此子姓杨名遗,自幼聪颖非凡。三岁即开始习文,四岁就能作诗,五岁时已是远近闻名的神童。"茶客语含羡慕,赞叹不已。

    "只是这位杨公子离家多年未归,不知所谓何故?"另一个茶客问道。

    "这我就不太清楚了,自五年前她们母子来此定居,就没见过这位公子。若是换作务人有此娇妻爱子,那还舍得往外跑,已不得天天陪伴在佳人身边呢。"茶客也颇为不解地议论道。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那位夫人与相公之间或许有什么间隙,也未可知。"

    "这也难说,说不定她早就没了相公,托辞说相公不在只是为了少惹麻烦。"邻桌的一人又插言道。

    一群人议论纷纷,午后的闲暇时光就在喧嚷声中度过

    "娘!"随着清脆的重音,一个矮小的身影出现在房内。

    "遗儿,你回来了。"一个绝美的妇人放下手中的账册,抬头笑应道。

    "遗儿给娘请安。"杨遗恭敬地跪拜在地。

    "好孩子,快起来。"妇人起身上前扶起他,慈祥地问:"遗儿,庙会好玩吗?热不热闹?"

    "好玩,庙会上的人很多,很热闹,还有很多人在卖东西。"五岁的杨遗口齿清晰地回答。

    "陪你一起去的琼姨呢?"

    "她说要去看看晚饭准备好了没有,让我先来见娘。"杨遗眨着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