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4章组班邀角 (第1/7页)
第04章 组班邀角 青岛”分赃”会议始末及汪精卫”组府”的形形色色。 “还都”的日期定在3月30日;正式筹备工作开始,首先当然是决定”新政府”的人事。 第一要角当然是周佛海,已内定为财政部长;周佛海手下的第一要角,则是罗君强。他早就有了一个构想,找一批人来为周佛海做羽翼,曾经拟了一张名单,不下30余人之多,请周佛海圈定10个人,安插到各部去当次长。这一来,除了财政部以外,周佛海的影响力,便可扩张到其他各部门了。 周佛海所圈定10个人,以罗君强为首,有金雄白,有杜月笙的学生汪曼云,有吴铁城当上海市长时的法文秘书耿嘉基,连周佛海一共11个人,曾经义结金兰。但是,这”十弟兄”却不能个个当次长。 到了3月中旬,汪系第一大将陈公博,终于到了上海。他是陈璧君亲自去拖他下水的;当她到了香港,陈公博曾经问她,汪精卫是不是要组织政府?陈璧君答得很技巧:“对于这一点,你是反对还是赞成,请你自己跟汪先生去说。从仲鸣被刺以后,只有你在他面前,什么话都可以说。” 最后一句话打动了陈公博。他还悄悄跟杜月笙、钱新之见了一次面;他们当然希望他能劝阻汪精卫不要组织政府。陈公博也答应了;但一到上海,才知道一切都已就绪,简直令人无法开口。 “名单是佛海拟的。他的意思是请你长立法;上海是根本据点,亦非请你疲劳不可。”汪精卫又说:“公博,看在交情份上,你也不能不陪我跳这个火坑吧?” “我们自以为跳火坑,别人不是这么看。” “那也顾不得了。但求无愧我心。”汪精卫转脸说道:“佛海,你拿名单再跟公博商量一下。” 于是周佛海将陈公博邀到另一间关防严密的小客厅中,从保险箱中,将新政府的名单拿出来给他看,只见头一行写的是:“主席林森”;第二行才是”代理主席汪兆铭”以下行政院院长汪兆铭;副院长是褚民谊;再下来就是立法院院长陈公博;监察院院长梁鸿志。 看到这里,陈公博问道:“陈老八呢?” 那是指陈群;”喏!”周佛海指着名单说:“把内政部给他。” “喔。”陈公博点点头,往下看到有个社会部,便又说道:“这是新设的一个部,管什么?社会问题可多得很啊!”“没法子!”周佛海皱着眉说:“大致跟警政部差不多;职掌还待拟定。” “既然如此,何必叠床架屋,另设一部。” “只为——” 只为丁默更与李士群,对警政部部长一席,都是志在必得。论资格应该让丁默更;所以周佛海的安排是:丁默更当部长,而以李士群为政务次长。那知李士群坚拒不受;而丁默更亦不甚欢迎这个次长,彼此闹得不可开交。最后只好另辟蹊径,为丁默更特设一个社会部;由周佛海兼警政部,而李士群则以政务次长当家,才算将这场纠纷摆平。 再看下去,陈公博不由得失声说道:“荒唐、荒唐!这不成话。” 周佛海一听就知道了,”是不是褚民谊当海军部长,显得滑稽?”他问。 “岂止滑稽,简直是个笑柄。”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那一来一提到海军,大家就会联想到他替美人鱼拉马,招摇过市的模样。无奈老太婆说,没有关系。” “怎么没有关系?”陈公博拔出自来水笔,将海军部长之下的褚民谊三字勾掉。 “那总得给他弄个部才是。” “我看,”陈公博说:“汪先生不必再兼外交部,给他好了。反正,现在只办日本一国的外交。” “边疆委员会还没有人?” “是啊!”周佛海说:“我想找汪曼云,那知他情愿当次长。” “本来嘛!边疆在哪里?”陈公博说:“我看南京的城门,就是边疆了。” 周佛海报以苦笑,拿出另一份名单说:“请你看看军委会的安排。” 军委会的委员长是汪精卫兼;陈公博兼副委员长,再兼政治部部长;次长还没有人。 “博兄,”周佛海说:“关于你的安排,是出于汪先生的指示;有什么意见,尽可商量。” “我没有意见。汪先生跳火坑,我是殉葬。” 出语不祥,周佛海不免扫兴,停了一下又问:“你夹袋中有人物,开张单子给我。” “没有,没有!”陈公博答说:“既无夹袋,亦无人物。” 这有些”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意味了。周佛海本想说罗君强的事,此时亦就见机不言。 “除了褚民谊的海军部长,此外我都同意。”陈公博将名单推向周佛海,身子往后一仰,意态萧闲地说:“上哪里去走走好不好?” 周佛海不知他想到哪里?转个念头,方始明白;他们俩”同病”都有”寡人之疾”便微笑着收好名单,说一声:“走吧!” 摒除随从副官,周佛海陪着陈公博上了汽车,向司机低声说一句:“海格路。” 出了弄堂,汽车折而向南;陈公博问道:“你要带我到哪里?” “到了你就知道了。”周佛海忽然向司机问道:“老董,你的儿子怎么样?” “小儿麻痹症,很麻烦的事。送在宝隆医院,三等病房人很杂;我女人陪在那里很不方便。” “换个好点的病房。”周佛海从身上掏出一叠钞票,往前座一丢,”不够再跟我要。” “够了、够了。”老董说道:“先生最好搬个场;太太在疑心了。” “喔,”周佛海想了一下说:“回头你到潘先生那里去,问问他们还有什么合适的房子。” 司机点点头,不作声;陈公博便问:“你们打的什么哑谜?” “潘三省给我介绍了一个人——。” 周佛海当着司机毫无避忌地告诉陈公博;他替会乐里的一个名妓大媛,在海格路筑了金屋;是潘三省拉的纤。此刻听司机的口气,似乎他的妻子杨淑慧已有所觉,迁地为良;得找潘三省另找房屋。 陈公博笑一笑问道:“思平是怎么回事?” 周佛海自己的艳史,并不避讳;朋友间的风流公案,却不肯在司机面前谈论,只说:“话很长。” 陈公博也会意了,暂且不言。到得海格路,在一座平静的小洋房前面停下,按了一长两短三声喇叭;等他们一下车,司机随即将车开走了。 铁门戛然而启,司阍一见是主人,开了大门;周佛海领着客人到了楼下客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