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计陷豪侠葬士窟 (第8/8页)
,便和邓三姑离座。 一个手下向他们报告道:“朱一涛自从埋在地下之后,一直没有声音。” 许邓二人走出小屋,外面空荡荡的没有人影。 邓三姑道:“奇怪,莫非这些监听管已经失效?” 许士元道:“为什么会失效?” 邓三姑道:“无论是多么冷静之人,被埋在地底后,就算不像一般人那样发狂,也会敲敲打打,试探环境,因而弄出声音。” 许士元道:“你一定是忘记了,这个朱一涛不是普通的人。” 邓三姑道:“我怎会忘记这一点,可是他终究是人啊,是也不是?” 许士元道:“我得承认他一直没有声息,使我心中略感不安,但活埋他之时,你我都在场监视着,同时我又不断与他说话,确知他在车内,换言朱一涛纵有绝世神通,这回亦已被咱们活埋在地下。” 邓三姑道:“这一点固然是毫无疑问的,可是他何以全无声息动静,难道他晓得咱们有监听的设备?” 许士元沉吟一下道:“这一点有可能,因为任何人都知道,声音可惜地面传播很远。咱们有时查听蹄声或步声,可以贴耳在地上而听出老远的声响。” 邓三姑道:“你对此有何打算?” 许士元道:“现在还早,等到明天如若还听不到他的声息.咱们再商量不迟。” 这一天,他们两人都没有离开这座庄院,那许士元虽是大先生的地位,可是对邓三姑却极是礼敬奉承,可见得邓三姑地位很特帅,必定与智慧国师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到了翌日早晨,许邓二人又一同来到那间小屋。 他们首先得到的报告是没有半点儿声息。 之后,他们亲自试听,果然听了许久,竟没有任何声响。 许邓二人没有什么表示,吩咐手下们继续全神贯注地收听,接着离开了屋子,走到外边,停步在一片新铺的泥地上。 许士元道:“咱们脚下就是朱一涛被埋之处了。” 邓三姑道:“他会不会已经逃走了?” 许士元道:“不访假想一下,他是何时逃走的。” 邓三姑道:“我记得马车推落上坑之时,你们已停止交谈。假如他已经逃走了,那一定是在马车移动时逃出的。” 许士元道:“咱们姑且暂不深究他用什么法子逃出马车,就算他已逃出,他也不可能混在众人当中,因为我们一直注意人数,事后亦一一辨认过身份,这些手续,你都知道的。” 邓三姑道:“不错,他绝对无法混在咱们的手下中。” 许士元道:“那么唯一的可能是他一逃出马车、同时也就浴遁出本庄了,对不对?” 邓三姑道:“是的,定须如此,才合情理。”已如天衣无缝,任凭朱一涛本事多大。亦不能漏网的。” 邓三姑道:“依情理说,他的确无法悄然逃掉。” 许士元道:“那么只剩下一个可能,朱一涛才智卓绝一时,当被埋之时,马上施展龟息之法,把体温降至最低,呼吸亦试,弱到几乎没有,这样在他可以保持生命力,而咱们无法查听到任何声息。” 邓三姑疑惑地道:“恐怕不会吧,这龟息之法流弊大多,他岂敢轻易施展?” 许士元沉吟一下,才道:“这话也是。” 要知龟息之法,在精通内家功夫之人来说,并非难事。而以朱一涛这等人物,更不可能不精此技。可是龟息之法正。邓三姑所指出,的确是流弊大多了。因为一个人的耳目之聪,必须使用体力,健康情况起佳,耳目就更为灵敏。 而龟息则是陷入一种最深的睡眠状态之中.与死亡相邻。此时马上失去任何视听之力,连思维亦停止。在这等状态之下,只能定时回醒。也就是说到了某一预定时间,方会回醒。 在未醒之前,他完全陷入无意识的、没有抵抗能力的情况中.试问以朱一涛的处境而言,他岂能马上就施展龟息之法?迟一步说,就算他机警过人,却也应当先尽力试行逃走,等到不成功时,再施展龟息不迟。 邓三姑道:“把他弄出来瞧瞧如何?” 许士元摇头道:“万一他根本没有施展龟息之法,而咱们打开车门观察,岂不是给他一个绝佳机会?” 邓兰姑道:“可是你目下连朱一涛在不在车厢内,也暗感疑惑,如不验看,如何使得?” 许士元道:“以我的看法,咱们索性等上十天八天,方始验看为妙。”邓三姑起初点点头,但旋即笑一笑道:“你不敢负责任是不是?” 许士元道:“朱一涛武功卓绝当代,无有敌手。假如他已弄断了绳索,且及时冲出马车,反击之下,咱们无有人能够生还。” 邓三姑道:“这样好不好?我负起全责,你甚至不必在场,由我亲自打开车门验看就行啦,我深信他不是已经没有影子,就是已经陷入假死的状态中,定可手到擒来,不用多耗时日。” 许士元立刻应承道:“使得,邓三姑只要肯负责,一切都好办,而且区区先此声明,当你开车门之时,在下远远监视,决不亲自参与。” 邓三姑道:“就这样决定,你下令把马车挖掘出来吧!” 许士元道:“用不着很多人挖掘,不知你当时注意到没有?在车门这一边,空隙最大,当然填的泥土也最多。可是预先已在地底安置了一大块木板,四角系以坚韧的缆索,透出地面。故此目下只要四个身强力壮之人,一齐力拨绳索,就可以把这一边的泥上整块吊起来。 你下去打开车门.毫无阻滞。” 邓三姑欣然道:“既是如此方便,那就更好了。” 许士元当下发布命令,霎时召集了十余名手下。另外邓三姑的人,也有五六个,都是妙龄女子。 这些人除了四名精壮大汉,各自分执从泥上中伸出来的缆索,安上辅护。其他的人,都在指定位置上,持刀握剑,布成防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