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_辨文心雕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辨文心雕龙 (第2/4页)

那就是鉴别不精当,玩味而没有查考。

    (二)

    要考查这些评论的是非,必须核对一下《楚辞》本身。像《离sao》里边陈述唐尧和虞舜的光明伟大,赞美夏禹和商汤的敬戒,那就近于《尚书》中的典诰的内容。《离sao》里边又讽刺夏桀和商纣的狂妄偏邪,痛心于后羿和过浇的灭亡,那是劝戒讽刺的意思。《涉江》里拿虬和龙来比喻好人,《离sao》里拿云和虹来比喻坏人,那是《诗经》里的“比”和“兴”的表现方法。《哀郢》里说回顾祖国便忍不住流泪,《九辩》里慨叹楚王在深宫里,难于接近,那是忠君爱国的言辞。察看这四点,是《楚辞》和经书相同的。此外,在《离sao》里假托什么龙和云旗,讲些怪诞的事,请云神去求洛神,请鸩鸟到有娀氏去保媒,那是离奇的说法。在《天问》里说什么共工触倒了地柱,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在《招魂》里说,一个拔树木的人有九个头,地神有三只眼睛,那是神怪的传说。《离sao》中说要学习殷代贤大夫彭咸的榜样,《悲回风》中也说要跟着伍子胥来顺适自己的心意,那是急躁而狭隘的心胸。《招魂》里还把男女杂坐调笑当作乐事,把日夜狂饮不止算是欢娱,那是荒yin的意思。以上所举四点,是和经书不同的。总之,讲《楚辞》中和经书相同的有这样一些内容,说它夸张虚诞的描写也有这样一些地方。由此可知它基本上是学习古人的著作,但里边包含的内容已杂有战国时的东西了。拿《楚辞》和《诗经》相比,是要差一些;但和后代辞赋相比,那就好得多了。从各篇中的基本内容和附加上去的词藻来看,虽然也采取了经书中一些内容,但在文辞上却是自己独创的。因此,《离sao》和《九章》是明朗、华丽而能哀感地自抒意志,《九歌》和《九辩》则辞句美妙而表情动人,《远游》和《天问》的内容奇伟而文辞机巧,《招魂》和《大招》的外观华艳而又有内在的美,《卜居》显示出旷达的旨趣,《渔父》寄托着不同流合污的才情。所以,《楚辞》的气概能超越古人,而辞藻又横绝后世。这种惊人的文采和高度的艺术,是很难有人比得上了。

    (三)

    从王褒《九怀》以后,许多作品都学习《楚辞》,但屈原和宋玉的好榜样总是赶不上。屈、宋所抒写的怨抑的情感,使读者为之痛苦而深深地感动;他们叙述的离情别绪,也使读者感到悲哀而难以忍受。他们谈到山水的时候,人们可以从文章音节悬想到岩壑的形貌;他们讲到四季气节的地方,人们可以从文章辞采看到时光的变迁。以后枚乘、贾谊追随他们的遗风,使作品写得华丽绚烂;司马相如、扬雄循着他们的余波,因而作品具有奇伟动人的优点。可见屈、宋对后人的启发,并不限于某一个时期而已。后来写作才能较高的人,就从中吸取重大的思想内容;具有小聪明的人,就学到些美丽的文辞;一般阅读的人,喜欢其中关于山水的描写;比较幼稚的人,只留连于美人芳草的比喻。如果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一方面依靠着《诗经》,一方面又掌握着《楚辞》,吸取奇伟的东西而能保持正常,玩味华艳的事物而不违背实际;那么刹那间就可以发挥文辞的作用,不费什么力就能够穷究文章的情趣,也就无须乎向司马相如和王褒借光叨(tāo滔)教了。

    (四)

    总之,假如没有屈原,哪能出现《离sao》这样的杰作呢?他惊人的才华像飘风那样奔放,他宏大的志愿像云烟那样高远。山高水长,渺无终极,伟大作家的思想情感也同样的无边无际;因而为文学创作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字字句句都光彩艳丽。

    “继承与创新” ——《文心雕龙》枢纽之一

    《辩sao》应归于“文之枢纽”部分还是归于“论文叙笔”部分一直是“龙学”研究者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

    认为归于“论文叙笔”部分一派的理由是:“论文叙笔”是文体论,而《辩sao》是论“sao”这一文体的,理应归于“论文叙笔”

    认为归于“文之枢纽”部分一派的理由有二:一、“论文叙笔”共二十一篇,在全书中所占分量是很大的;而全书的理论结构,又是在这二十一篇的基础上,来总结文学理论上的种种问题;也就是说,刘勰是首先分别探讨各种文体的实际创作经验,再由此提炼出一些理论问题来。因此,整个“论文叙笔”部分,都是为后半部打基础。这样,可以说“论文叙笔”的二十一篇,都具有论文之“枢纽”的性质。但不可能把二十一篇全部列入“文之枢纽”中去。把“论文叙笔”的第一篇《辨sao》列入“文之枢纽”,也正表明刘勰对整个“论文叙笔”部分的重视。二、《楚辞》是儒家经典之后出现最早的作品,即所谓“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并且《楚辞》又是“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在文学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楚辞》在儒家经典与后世文学作品之间,具有“枢纽”的作用。

    这两个理由想要说明《辩sao》应归于“文之枢纽”部分,其实反倒说明了应归于“论文叙笔”部分。认为《辩sao》应是“论文叙笔”中的重要部分而倍受刘勰的重视而被提到“枢纽”部分,而且认为所有的“论文叙笔”都应归于“枢纽”部分而不便才这样分组布局的。

    我不明白这个意思。如果能全都归于“枢纽”部分,刘勰早就归入了,为什么还要分“枢纽”和“论文叙笔”?能合二为一他一定会合二为一,这不在于数量的多少关键是内容的联系与否。他之所以这样排列、分组,一定是不能合二为一才分开的,是必须分开才分开的。正如《序志》中所言:“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辩乎sao;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未,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文之枢纽”和“论文叙笔”同属于“纲领”,但“文之枢纽”是“文之枢纽”“论文叙笔”是“论文叙笔”,他们在“纲领”部分乃至《文心雕龙》整部作品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认真研读了《文心雕龙》全文、认真研读了“纲领”部分、认真研读了“文之枢纽”、认真研读了《辩sao》之后,我的观点是:《辩sao》必须归在“文之枢纽”部分而不能归在“论文叙笔”部分。

    一、《辩sao》必须归在“文之枢纽”部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