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财佛说四十二章经招苦 (第2/9页)
个一万来块钱,这几年下来估计又能攒几万。我老的时候也就回家自己修了,找个小房。” 实际上,所谓回家修,就是找个小房自己修。“我这一生,因为有钱,我就能过去了。”打算得挺好,先攒钱后修道。还上咱寺院来过,后来不长时间,我就听说他死了。这个钱财哪去了?就不知道了。人没了,钱财虽存已成他人之物了。所以财色害人就这么快,这才几年的工夫?也就是四五年的工夫,完了! 想攒钱修道,你永远也修不成道。那个道,就是要去财才能修道的,你要是攒财就招苦。那苦,苦大劲就死了,最后就灭尽了。这个人还没多大贪心呢,他寻思攒个几万就行,攒个几万后,他也不想干别的,就想弄个小房自己去修,命同样就没了。很多修道人就为了这个财,结果就被财害了,被害的人太多太多。佛教的名声之所以有很大的损失,就是因为这个财把人害了。 前几天,派出所的所长,原先在咱们这里呆过,经常上咱寺院来。到咱这来惯了以后,再到别的寺院去看,他就生气,他说:“这怎么都搞收钱、记账?这太不清净了,佛教哪能搞这样的事?这不是和世间人做生意一样吗?”所以世间人都讥嫌,世间人都不愿意看到这一幕,何况我们修道人本身?你拿钱,你去跟居士——哎!就别说了,这个口都不知道怎么张。那个手怎么能伸出来?手宁可被剁掉了也别去摸这个钱。我们应该永远不摸钱,这个财确实害人。 这个财包括钱,也包括我们的很多物质。我们穿衣戴帽也是这样,穿衣服要穿破的、要穿坏的,有坏的不穿好的,都得加小心。就一点儿财,一个鞋垫,你贪恋了,将来都是一种贪的漏。所以过去修道都是百一物,没有成双的。为什么?不给自己创造多储的因缘,一点都不创造,都让它们单个的。但我们的根基还差一些,所以给大家预备两套衣服,互相换一换。如果只有一套衣服,大家有的时候做不到。 (编者注:百一物,一种方法“百”是个不固定的数目词,指一个僧人所必须的日常生活用品,都以“一”为限,不储备多余的用品。如一个水杯,一根针,一件衣服等。这是一种增上胜法,但并不强制受持,由个人决定发心受持。如果没有受持,有的东西可以储备两件备用,例如储备两套衣服,一套平日穿着,另一套换洗时用,其它的用品以此类推。但如果发心受持以后,则每件个人用品必以一为准,多储备则为违犯。此处的物品都指个人所拥有的用品,不指常住物,以上只是略解,受持百一物有非常详细的作法,请自行参考有关资料。) 我们应该明白这个“财色招苦”特别是色,那就更厉害了。但世间人离不开,那本来就是一个火坑,那是地狱坑。有女人的地方就有地狱,有色的地方就是地狱,这个东西是最不净最不净的东西,但是世间人放不下,所以道业是绝对不会成的,放不下是决不会成的。 【释】“财色于人,人之不舍”:人人都舍不了这个财和色,好像什么呢?这里举出一个譬喻,就“譬如刀刃有蜜”刀刃上有那么一点点的蜜糖。“不足一餐之美”:分量不够吃一餐饱的美味。“小儿舐之”:看见刀刃上有糖,也不管它有割舌的危险,就用舌去添它。这就说无知的人贪财色,就好像贪刀刃上的蜜似的。“则有割舌之患”:就有把舌头割断的危险。所以我们对于财色,一定要把它看破、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什么是小儿?就是无知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叫小儿。刀刃有蜜,你一添它,那舌头当然就得被割掉了,为一点儿小蜜就把自己舌头割掉了。那个蜜也不是真正的蜜,是世间痛苦中出现的那么一点暂时的、一种能够让你缓解一下的东西。它不是什么好东西,这就是财色,好像是得到了,好像有个五欲之乐,实际上后面的危险是最大的,后面放着一把利刃,你只要是贪著,舌头就掉,身受大苦。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贪财色的。 看看道宣祖师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讲的:(出《净心诫观法·诫观序宗法第二》) 【诫】夫欲修道,于三业中,先断财色二种。若不贪财,即无谄诤。若不贪色,即无热恼。经曰:背舍离欲,顺菩提分,当修身观。精勤一心,除世贪爱,制伏垢恼,令心清净。以断财色,成无漏善根。熏本识中,成无贪种子。渐尽惑染,入贤圣位。今见解法人等,仍贪财色,长养结使。与诸漏相应,恶业系缚,坠三恶道。经云: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 出家人因为贪财色,你就不是道人,又不是白衣。 【诫】多求利故,专习唇吻,庄补华绮,戏论诤讼,递相谤嫉,三毒转强,烦恼增长,沉沦苦海,知而故犯,无解脱时,千佛出世,不见不闻。以是因缘,地狱罪毕,受恶龙身。为盗佛衣食,破戒嗔垢,所得恶果,如《盲龙经》说:即知解义,不救业苦。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不可口言而得清净。三毒五结,何者偏重,先治重者,轻即自瘥。披戒定铠,摧心魔贼。 “多求利故,专习唇吻,庄补华绮”:就穿着好的衣服,非常华丽,贪著这些衣服。 “戏论”专说那些笑话、一些无边的事情。“诤讼”互相争斗,要不就告状、打官司。“递相谤嫉”互相诽谤。“三毒转强”三毒越来越重,贪嗔痴越来越重。“烦恼增长,沉沦苦海,知而故犯,无解脱时,”所以说知而故犯,没有解脱时。 “千佛出世,不见不闻。以是因缘,地狱罪毕,受恶龙身。为盗佛衣食,破戒嗔垢,所得恶果。”犯盗,盗佛衣食。 “如《盲龙经》说:即知解义,不救业苦。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就是像《盲龙经》说的,受恶龙身,最后得恶苦,还得下地狱。是先下地狱,再受恶龙身,因为是盗佛衣食。穿佛的袈裟,你不好好修行,还贪恋这个钱财、财色,最后肯定下地狱。有的人打着佛的招牌搞一些经忏、敛取钱财、骗人…最后的结果不用说,肯定下地狱,下完地狱受恶龙身。我们知道解义,应该“即知解义” “汝宜依诫如说修行。随病对治随分解脱。”你只要对治一分,你就解脱一分。在你对治毛病的时候,你只要能对治的时候,就是解脱的时候。什么是解脱?你只要是能把这个问题克服了,马上就解脱。解脱,不是说你对治了以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