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意马莫纵 (第3/5页)
,那写着“我要乞食”他瞅一瞅,好,回屋了,给我拿东西。 我这下心里挺乐,我想这回还能有口饭吃。反正现在的希望已经没多少了,前面那几家几乎是没有啥希望了,这是最后一家了,乞着就乞着,乞不着恐怕就这样了,也不抱希望了。哎呀,真出来了,大门没开,给拿了三根地瓜,这么大的小地瓜。问我:“往哪放呀?”我就指着这个钵,意思直接放里面就行了。因为还有铁门,这个钵也不能放地下,你只要手不接触我那个钵就行了。后来她就说:“哎呀,这地瓜不剥皮就放钵里?”我心里话:扒皮就少一块,皮也能吃,也顶饿,你还扒皮呢,来不及了。就扔里了,扔了三个小地瓜。我一看,不管怎么地,自己有一钵酸汤,还有三个小地瓜,这就挺好挺好,行了,这就认了吧。离那门口不远有个石头,就坐在那吃饭。 正吃着,里面有一家也看到我了,看到我后就进屋。因为你只能乞七家,这个家数到了,就不能再乞了,有也不能去了。有一个可能是四五岁的小孩过来了,走到我跟前,他还领个小孩,瞅着我“给你两个小饼子。”我还寻思挺好,我一看多大呢?苞米面饼子,锅贴,两个合起来才这么大,像两个杏似的,杏要是压扁了可能还比它大一点,反正就像杏吧,像杏那么大。那时就乐得不得了了,不管怎么地,有那片心,你吃一口就饱一口,地瓜皮都舍不得扔,何况这个东西? 我也是拿着钵,他说:“往哪搁呀?”我指着这个钵:往里头扔就行了。后来他就扔里面了,临走了说一句,这四五岁的小孩说:“哎呀,好可怜人啊!”我寻思:这一说,我好像小布娃娃似的,更小了。但是他那片心是挺好。哎呀,别说是咸菜、水果,你别想那些事,那哪能吃饱,也就能吃个四分之一饱。 还别说,就这酸汤,我寻思:还不得有点味什么的?但还挺好吃,不知道是饿的关系,还是佛加持,还挺好。地瓜也吃了,地瓜皮一点没吐,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吃得挺好。吃完了,这抬头一看,看见对面不远的地方,正好是厕所门,对着厕所吃的一顿饭。那根本就没看见,什么都没看见,就瞅着钵里了。 后来走到山上了,跟他们居士见面的时候,居士说“你出去了,我们大家都急坏了,开着车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找你,走这一道也没发现你。”正好是我进村子乞食,他们在路上找,正好走两岔了。心里这后悔,你说,看见他们是不是可以吃个饱?但是又庆幸自己,看见他们就乞不了食了,是不是?没看见他们还能乞食,就是这样。 讲这一段就是说明什么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让她把那个东西落在钵里,你别接触她手就可以。所以一定要谨慎,只要能和女人接触的地方,都要远离。 “慎勿与色会”你只要是和色相触,祸就生。什么是色?所有的东西,只要是你产生贪恋,那祸就在后面跟着你呢。特别是这个女人,刚开始的时候,人家没意你有意,你只要和色一相触,那就生起来了。你觉得她长得挺丑,一样,不管丑俊,那都会起变化的,我们一定要远离,有时候有很多东西不被你察觉。所以凡是色,你都要远离,因为“色会即祸生”祸肯定生。 为什么肯定生?不是外面生,你里面就开始生了,睡觉做梦就有欲漏了,就有妄想了,它都污染你那个心了。就是今天不生,它慢慢也会生起来的,积少成多。今天多看一眼、明天多瞅一眼,或是明天冷不丁瞅一眼、后天瞅一眼,最后那眼神都收不回来了,到时候你能不起作用?不可能的事,既然瞅,它就会起变化,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瞅,一定要把眼神控制住,把你的眼皮变得长长的,垂下来。 【释】“得阿罗汉已”你若得到阿罗汉、证果了,断这见思烦恼。“乃可信汝意”那时候才可以稍微地信一点自己的意念,但还不可以多信。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相信我们的“意”呢?得阿罗汉果,你还不可以多信,因为你还没有究竟的智慧。这时候你才可以相信自己,但还不能完全相信。所以说,你得到阿罗汉果,不懂得佛的戒律的开遮持犯,也不允许你离开师父的。因为你还没有得到究竟,这个都是很重要的。 我们平时应该做这种思惟:汝意不可信,不要与色会。不光这里讲,《楞严经》里也讲了这个“汝意不可信”不要相信你的意思,所以我们都要这样。这个作为我们修行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够真心实意地、实心实意地去做,你就在走向无为法。我们打坐的目的就是排除我们的杂念妄想,要它产生定力,不随着妄想走。妄想啊,它有一股暗流,这种暗流从来没有停止过,所以我们用定力去断它,用我们的智慧去断它,用我们的戒律来断它。这才可以断的。 “戒定慧”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关键地方,它是无价之宝,又称为无漏。贪嗔痴只能用戒定慧来对治,所以只要大家努力,终有一天会得道。我觉得大家已经听得很多,就这些,哪句话都够我们修一辈子的,是不是?哪句话都够我们修一辈子。关键是我们光“听”不去“行”是不行的,平时日常修行中的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捡起来,就要按照去做,反复地思惟,思惟正确了就去做,早晚一天会得道的。佛法在于行,在于心行,要不被它所转,这个很重要。 今天这个第二十八章就讲到这,好,今天就到这里。 …… 昨天讲了第二十八章“意马莫纵”讲了“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因为它是妄想,所以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为什么说“汝意不可信”呢?因为它既然是妄想,不管它是好的、坏的,它都是妄想,所以说“汝意不可信”妄想生出来的只能是妄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