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节 (第1/12页)
第02节 波拿巴的出生与童年 现在剩下的事情就是确认波拿巴的真正姓氏是布奥拿巴。从意大利历次战役,直到他三十三岁,他都是这样签名的。以后他把这个名字换成了法语,签名时只写波拿巴:我保留了他给自己取的并刻在他坚不可摧的塑像脚下的名字。 波拿巴是否给自己少报了一岁,以便使自己成为法国人,也就是说,使出生日期晚于科西嘉并入法兰西的日子?这个问题被埃卡尔先生以一种简短然而充实的方式作了彻底的探讨,大家可以读一读他的小册子。他得出结论:波拿巴生于一七六八年二月五日,而不是一七六九年八月十五日,虽说布里埃纳先生一直断定他是后面那个日期出生的。保守的参议院在一八一四年四月三日的声明中把拿破仑说成外国人,原因就在于此。 共和四年风月十九.日(一七九六年三月九日)波拿巴与玛丽—约瑟夫—罗兹?德?塔舍在巴黎第二区户籍簿上登记的结婚证书上写明,拿破仑?布奥拿巴于一七六八年二月五日生于阿雅克肖,他的由户政官员核发的出生证证实了这个日期。它与结婚证上的日期完全一致,那上面写明丈夫二十八岁。 拿破仑与约瑟芬登记结婚时,送到巴黎第二区区公所的出生证被一个副官在一八一○年年初收了回来,当时他正准备与约瑟芬离婚。杜克洛先生不敢抗拒皇上的命令,当即在波拿巴卷宗的一份材料上写道:波拿巴的出生证还给他本人了。由于要得很急,无法立即复制一份。约瑟芬的出生日期在结婚证上被篡改,被擦掉涂改过了,尽管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最初的字迹。皇后逊位后四年,在杜伊勒利宫和圣赫勒拿岛,大家拿这件事开的玩笑仍是刻薄的,居心不良。 波拿巴的出生证在一八一○年被副官取走以后就不见了。大家多方寻找,却没有结果。 这是一些不容置疑的事实,因此我认为,根据这些事实,拿破仑是一七六八年二月五日于阿雅克肖出生的。然而我不能让自己对历史在接受这个日子时的为难视而不见。 波拿巴的兄长约瑟夫生于一七六八年一月五日,作为弟弟的拿破仑不可能与他同一年出生,除非约瑟夫的出生日期也被篡改了:这一点是可以想象的,因为拿破仑和约瑟芬的所有户籍证件都被怀疑是假的。尽管对其中有弊的猜疑合情合理,加尔维专区的区长德?勃蒙伯爵在其关于科西嘉岛的观察报告中还是肯定地说,阿雅克肖户籍登记簿上记得明明白白,拿破仑生于一七六九年八月十五日。最后,李布利先生①借给我的文件表明,波拿巴本人在没有任何理由希望自己年轻的时期,也认为自己生于一七六九年八月十五日。但是他初婚证件上的正式日期却永远留了下来,他的出生证也始终找不到了。 ①李布利(Libri),佛罗伦萨人,入法国籍,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后因盗书罪遭指控,卒于一八五○年。 无论如何,波拿巴改变出生日期并没得到任何好处:如果您把他的诞生日定在一七六九年八月十五日,那就不得不把他受孕的日期推到一七六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左右;而科西嘉岛是在一七六八年五月十五日签订的条约之后才被出让给法国的,而最后一批皮埃韦(科西嘉的边远地区)的归顺只是一七六九年六月十四日的事。按照最宽的计算,那时拿破仑在母亲肚子里才做了几天法国人。这样一来,如果他只是一个国籍不明的公民,那么他的血统就与众不同了:他的生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可以属于任何时代,任何国家。 然而波拿巴倾向于选择意大利作为祖国。他憎恨法国人,直到法国人的勇敢给他建立了帝国他才改变态度。这种憎恶的表现在他年轻时写的东西里比比皆是。在拿破仑就自杀写的一则杂感里,可以读到这样一段话:“我的同胞们戴着锁链,战战兢兢地去亲吻一只压迫他们的手…法国佬,你们抢走我们珍爱的一切还不满足,还败坏我们的风俗。” 一七八九年拿破仑写给英国保利①的一封信已经被公开发表,信是这样开头的:“将军,我出生于祖国危难之时。三万法国佬在我们的海滨呕吐秽物,把自由的宝座浸泡在血海之中。我生下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可憎的景象。” ①保利,科西嘉爱国者。 在另一封信中,拿破仑对科西嘉三级会议主任书记官古比卡先生说: “要是法国重新崛起,我们这些不幸的科西嘉人会变得怎样?仍是那么卑贱,继续亲吻那只压迫我们的傲慢的手吗?继续看着天生属于我们的位置被那些出身卑微、行为丑恶、品性低劣的外国佬占据吗?” 最后,波拿巴写的第三封信的草稿,谈到了科西嘉人承认一七八九年国民议会的问题。它是这样开始的:诸位: 法国人是通过腥风血雨,才坐上了统治我们的宝座,他们还想通过腥风血雨来确保他们的征服。武士、法律界人士、金融家,都串通一气来压迫我们,来看不起我们,来让我们大口吞下耻辱的苦水。我们忍受他们的欺侮也够久了。但是,既然我们那时没有勇气来解放自己,我们就把这些永远忘记吧。现在,让他们回到被人鄙视的地步吧,他们罪该如此;或者至少让他们去自己国家骗取民众的信任吧:他们永远得不到我们的信任。 拿破仑对宗主国的成见并没有完全抹去:身居宝座,他似乎把我们忘记了,他只谈他自己,他的帝国,他的士兵,却几乎从来不提法国人;他有时脱口而出:“你们这些法国佬呵。” 皇帝在圣赫勒拿岛写的回忆录里,说到母亲突然阵痛发作,措手不及,就把他生在一块地毯上。那地毯上织着大幅图案,表现的是《伊利亚特》中的英雄故事。其实,哪怕是生在稻草堆里,他也照样会是现在这样。 我刚才提到他失而复得的文稿;一八二八年我在罗马当大使的时候,菲舍红衣主教让我参观了他的藏画和藏书,告诉我他有拿破仑年轻时的手稿。他并不把它们看得很珍贵,竟提出要拿给我看看。可是我不久离开了罗马,来不及细细查阅资料。拿破仑的母亲和菲舍红衣主教逝世之后,他们留下的许多东西就被分散了。装有拿破仑的论文的纸盒连同许多其他物品一起被带到里昂,落到了李布利先生手里。 李布利先生在一八四二年三月一日出版的《两世界评论》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菲舍红衣主教的文稿。后来,承他好意,把纸盒寄给了我。我查阅了其中的资料,扩充了从前写的回忆录中有关拿破仑的文章。不过我还是将互相矛盾的情报和反对意见留给更了解情况的人。 波拿巴的科西嘉岛 庞松在他的《科西嘉概貌》中写到了波拿巴一家居住的乡村房舍: “沿着阿雅克肖海岸,朝桑吉尼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